主 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报告人:陈晓峰 教授
时 间:1月17日(周二) 上午8:30
地 点:力学大院工学1号楼212会议室
主持人:郑玉峰 教授
报告内容摘要: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重要的无机非金属类骨、齿及皮肤创面修复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本课题组近年来主要研究了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NBG)的制备技术、结构、性能、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组织修复特性。细胞学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的促进成骨是通过激活p38和ERK两条信号通路实现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而实现的。生物活性玻璃释放的Si、Ca离子通过MAPK通路中的ERK通路和p38通路促进了Runx 2的表达,进一步上调ALP、OCN等成骨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而促进皮肤创面修复方面,我们的研究表明,一方面,通过激活VEGF信号通路,促进了成血管相关基因VEGF、VEGFR2等的表达,有助于创面部位的快速血管化;另一方面,生物活性玻璃释放的Si、Ca离子会激活TGF-β信号通路,促进α-SMA和collagenⅠ等创面愈合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生长因子的分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具有显著的异位成骨特性,其机制是通过玻璃颗粒中Si、Ca离子的释放,促进骨祖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从而加速了新骨形成。本课题组在近年的研究中已经开发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用于骨、齿、皮肤创面修复及药物和基因载体用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及其复合材料,并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目前正在进行产品转化相关研究。
报告人简介:
陈晓峰,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生物活性玻璃与陶瓷、溶胶-凝胶及纳米仿生合成生物医学材料、高生物响应特性仿生复合型骨、软骨及皮肤创面修复材料及组织工程支架等。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等20余项。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项。
欢迎广大老师和同学们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