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费伦 教授
时 间:12月08日 周五 15:00pm – 17:00pm
地 点:2教414
主持人:李长辉 副教授
报告摘要:
中医药学是我国极其宝贵的文化瑰宝。经络论和气化论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经络、穴位、气究竟有没有现代科学的物质基础?中医药学能不能与现代科学的“实证论”理念接轨?能不能上升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体系?这是关乎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课题。费伦教授团队依托其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善于归纳演绎的认知方法,历时20余年,借助MRI、X-CT、质谱分析、电磁波探测等现代科学仪器开展严格的研究,对此进行了大样本深入地研究,取得大量重要的研究发现。提出“穴位”有生理学的解剖和结构上的基础,而且“经络”是人体中由七个生理网络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即:血管网络、淋巴网络、组织液网络、凝胶层网络、胶原纤维网络、神经网络、内分泌网络等。而且胶原纤维网络能够传导并转换电磁波能量特性,和“气”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以上述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和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费教授团队研究开发出一套新的“辨证论治”全科诊疗系统,并应用于糖尿病、癫痫、肝性脑病、红斑狼疮等疑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出疗效,证明了上述经络物质基础研究系列成果的有效性。
报告人简介:
费伦 男(1931—),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历任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化学系副系主任、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1997年从核磁共振研究室退休。
费教授退休前主要从事分子结构分析测试仪器和单晶硅等半导体材料的研制,研究“激光晶轴定向”、“低温霍尔系数测补偿度”等新的测试方法,开展以核磁共振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分子结构测定,并研究有无机大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等。主编有《分析科学现代方法学丛书》、《物理化学实验》(上、下册),发表论文有“31P核磁共振研究完整脏器细胞内的pH值”等。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费教授科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探索经络和中医的证据,并研究中医和“气”的物质基础及其本质。费教授不仅在实验研究上有重要发现,也总结出规律,成功研发了基于中医理论的新型治疗设备。